×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崇祯的逆命手册

第三卷 信王卫名震辽东 第一章

几日来,李 喇 嘛为代表的明朝使团,在皇太极的陪同下,检阅了八旗士兵的操练。

正黄旗五百精锐编组而成弓骑骑射和战骑冲锋的攻防演练。

皇太极有意炫耀自己那支野战无敌的骑兵部队,不断吹嘘他们的战绩,这些战绩自然都是从明军那里取得的。明朝来使虽面有怒色,但在李**和金杜(朱由检)的压制下,都不敢发作,只能看着女真将领们得意嘲弄的眼神,咬紧牙关。

几日游览之后,双方才“不情不愿”地正式开启了谈判。但这场谈判,双方心里都清楚不过是走个形式。皇太极确实有求和之意,他认为无论是派兵去抢,还是通过和谈,都能从明朝那里得到好处,那又何必大动干戈呢?所以一开始他便狮子大开口,索要土地、金银、钱粮,甚至还明目张胆地要求明朝派公主和亲。

而在明廷这边,袁崇焕同样是为了整军备战争取时间。彼时,关宁防线尚未彻底成型,关宁铁骑也还未组训完成,他迫切需要时间。与此同时,明朝因边关战事耗费了大量钱粮,却仍难以抵御女真的袭扰劫掠,致使身处京师的天启皇帝整日担惊受怕。因此,这一次袁崇焕借助阉党之力,顶着朝野的压力,成功让皇帝同意了他的和谈之请(他采取偷偷奏请的方式,当面却并不承认此事)。

“我大金需自立建国,为大明兄弟之国,不纳贡不称臣。我大金勇士可以为明廷戍防东北边疆,但需要每年赏赐白银一千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粮草五十万石。还需送大明宗室公主一人为我大汗正妃;另随嫁妆,战骑战甲,茶盐铜铁,绫罗绸缎等···”

大金朝堂之上,大金新封的学士范文程,身着金国官服,戴着顶戴花翎,神气十足,沐猴而冠,在代善等人的嘱意之下,趾高气扬地宣读着皇太极的和谈要求,“另明廷需选送秀女百名,侍奉我大金贵族···享用。”

“哈哈哈!”朝堂上的大金文武将领官员都得意地窃笑起来,

金杜心中暗骂无耻。

几个明朝使者都是恶狠狠地瞪着这个厚颜无耻的汉奸范文程,心里也是将他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

“明使以为如何?”

皇太极面色平和地询问李 喇 嘛。原本以为如此苛刻无礼的条件必定会引发明朝使者的强烈抵触,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 喇 嘛只是镇定自若地向皇太极拱手作揖,彬彬有礼地说道:“大金大汗阁下,主动开启和谈、止息兵戈,着实是功德无量的善举。我大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特意奏请朝廷,准许大金实施以下举措。”

“其一,和谈期间不举兵,大明不过辽河;其二,大明放回三百女真俘虏;其三,赐女真粮一百石,牛羊各五十头,棉甲十副为和谈诚意之礼。”

李**不卑不亢地说着,金杜看着女真官员们的脸色如同他们之前一样,慢慢变得铁青难看起来。

“大明天朝可敕封建州之主,女真汗王爱新觉罗·皇太极为金国汗王。然沈阳,辽阳,广宁等地本为大明之地,需以归还。我巡抚袁崇焕自可为大汗请封铁岭一带五百里为国土,管辖建州女真故地!”

即便脾气好得像皇太极那般沉稳,都忍不住狠狠地拍案而起,他着实没有想到,袁崇焕还敢问他讨要领土,辽阳沈阳和广宁还是辽东重镇,之前也是努尔哈赤费了好大的劲儿夺下的,大金已经在此布局经营多年,岂肯乖乖奉还。

“痴心妄想!”

皇太极压着怒气,恶狠狠道,“空口白牙,耍嘴皮子就想要回辽东三镇?”

李 喇 嘛气势丝毫不让,“沈阳、辽阳等地本为明土,城中之民本为明人。尔等发不义之兵,行不义之举,违背天道,如退地还民,你我还有可谈余地!”在场众人虽然不惧,但是也隐约感觉到了满殿朝臣压迫而来的杀意,就连殿外的侍卫都已经抓紧了手中的长矛,代善和莽古尔泰都把目光投向了大殿之上的大金大汗皇太极,平日里耀武扬威,嚣张至极的莽古尔泰今日出奇的冷静克制。

不知道为何,其余各旗的旗主虽然都是怒目而视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轻举妄动。

包括一边的多尔衮,他和多铎交换了眼神,两人暗暗点了点头,今日他们打算如果皇太极答应明使的议和就当堂发难责问于他。

“哈哈哈,请使者暂退休息,容我大金君臣再议!”皇太极到嘴巴的话都生生被咽了回去,他紧咬着牙关,本想给明朝一个下马威,不承想却遭到了这样的侮辱,更何况这几只明狗似乎都不怕死,便是提刀架在脖子上吓唬他们也没用。

李 喇 嘛知道留着也没什么用处,乖乖地告退而去。

金杜走在队伍最后,一眼扫过大金朝堂上的诸臣,眼神锋芒掠过与多尔衮的目光有所交锋,彼此都被对方的不凡气质所吸引,两人都是年轻才俊,而在电光石火之间他们就已经知道对方绝不是等闲之辈,恐怕今后还有机会再见。

就如此几日,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相互斥责对方的不仁不义。皇太极不想参与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让代善全权负责谈判之事。而金杜则让李**与之来回拉锯,不断扯皮,双方都没有真心求和的实意,但是却又都想把这出戏演下去。

既然如此,金杜(朱由检)借着这个绝佳机会化身细作,潜入沈阳城内,与之前安插的暗桩联络,刺探女真军情。

此次辽东之行,金杜肩负着特殊使命。作为辽东编练新军的阐释者,他需要深入了解今后新军即将面对的劲敌——女真八旗,究竟是怎样的一支部队。

从这几日的刺探情况来看,八旗之中,两黄旗因直接隶属于大汗管辖,地位最为尊崇。无论是在努尔哈赤时期,还是新继位的皇太极当政时,大金都将所能提供的最优资源、兵器、装备和粮饷给予了两黄旗。甚至他们的包衣奴,也是从蒙古和汉人中挑选出的最为健壮的男子和最水灵的姑娘。按照常理,这无疑是八旗的精锐部队,拥有头等战力。

金杜心里清楚,皇太极为大金汗王,若要确保今后在疆场上百战百胜,手中自然还有压箱底的宝贝。此前这几日的操练演示,出列操练的恰好是两黄旗的士兵。倘若这就是皇太极手中压箱底的精锐之师,又怎会轻易展示于人前。

而真正堪称大金战力巅峰的,是早年被努尔哈赤收服的野人女真。努尔哈赤将数量不多的野人女真进行整编训练,把那些茹毛饮血的女真部落勇士,编成了极为骁勇残忍的士兵——索伦兵。在高山深水、恶寒猛兽的环境中求生的女真人,比经过常规训练的士兵拥有更为可怕的战斗力和如野兽般的爆发力。

他们冷酷无情,在他们眼中,世间万物唯有“生死”二字可以诠释。

为了生存,他们苦练骑射之术。因为不善骑射,便无法狩猎觅食;不善骑射,就容易被野兽吞噬,丢掉性命。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跋山涉水,练就了如铜墙铁壁般的身躯。毕竟身体羸弱,便跑不过野兽,捕捉不到猎物,同样也是死路一条。

索伦兵在极端环境中成长,被努尔哈赤收入麾下后,逐渐成为八旗中如尖刀般的存在。各旗的贝勒旗主每次对明军发动冲锋前,常常会集结本旗中数量有限的索伦兵,为他们披上最厚实的盔甲,让他们骑着最矫健的战马,带队冲锋在前,去撕开明军的防御军阵。

萨尔浒之战对阵刘挺和杜松是如此;

辽沈之战对阵浙军和白杆兵也是如此;

广宁之战对阵刘渠、祁秉忠和罗一贯坚守的广宁以及西平堡时,也是骁勇强悍的索伦兵第一个登上城墙,杀开一条血路,葬送了数万明军。

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必须做到了如指掌。这几日,金杜先后探访女真各旗驻地,通过行贿、刺探、诱使、策反等手段,大致摸清了索伦兵的主要驻地。化身为金杜的朱由检,早已从诚意伯刘伯温卜算的《阅明月》中,知晓了大明末年的辽东战事,也知道自己即将登基为帝,从兄长手中接过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摊子。

虽然大明最终非亡于女真**,但这一切的根源皆因辽东而起。若不能尽快平定辽东,日后与关内流民作战时必然会受到掣肘。而且几年之后,自己一旦即位,书中所记载的各种天灾人祸将接踵而至,旱灾、涝灾、蝗灾频发,山西、山东、陕西、河南等地流寇作乱,最终会让大明不堪重负而走向灭亡。

要对付大金,朱由检始终觉得不可急于一时,要想打几仗就彻底消灭如今已成气候的金国已无可能。要平辽必败女真八旗,八旗之军善骑射,强野战尤甚;想要挫败敌军,必须编练新军,以辽人守辽土。让辽东百姓自行守护他们的家园。通过打几场胜仗来扭转当下一边倒的局势,迫使皇太极及其大金国回到攻守平衡的状态,促使他们真心实意地求和。为此,他甚至打算在登基之后与女真互开边市,用金银财宝消磨女真的斗志,使尚未开化的**逐渐受到王化的熏陶,通过文化感染对其进行同化,削弱他们的战斗力,最后再凭借兵力或威势将其降服,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归附。就像宋辽澶渊之盟后,用钱财货物逐渐腐蚀女真人的意志,进而平定辽东一样。

要想实现自己的计划,首先就得有能跟皇太极公平谈买卖的本钱。

为了凑足本钱,在山海关和宁远已经有组建的新军在训,但是兵法上有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故而深入沈阳和辽阳等腹地之后,金杜终于刺探到了一支索伦兵的驻地。

当夜,他带着两名贴身侍从,打扮成蒙古牧民的模样,来到四平堡外。

借着月黑风高夜,又是阴云密布,月光遮挡,几人手携树枝,已经是摸到这支索伦兵驻地外百步的距离,他们躲在灌木树丛里面,借着远处火把的亮光,几乎能看清两个门口站立兵士的面孔,只见这批杀人不眨眼的悍卒脸色冰冷,没有多余的神色,眼神凌厉而肃杀。

在职业杀人者的眼中不需要多余的感情,门口的卫士作为军队警戒的双目,配备了最好的铠甲。

听闻在战时,他们人人身披双重铠甲,即便背负着四五十斤的装备,却仍能舞动长矛与弯刀。

他们眼前的这伙索伦兵士隶属于正黄旗。营寨哨塔上,正黄龙旗迎风飘扬。旗下的卫兵身着正黄旗绵甲,头戴铁盔,腰佩马刀,手持长枪,背负着草原反曲马弓,腰间挂着雀舌箭袋,袋中附有数十支破甲锐箭,胸口还环绕背着干粮口袋和水囊。

金杜心中默默念叨着,将这几个索伦兵的装备暗暗记在心里。借着微弱的火光,他隐约能分辨出这两个索伦兵身后背着的反曲弓。这把硬弓的弓胎粗壮厚实,弓弦是用牛筋手工搓制编织而成,其力道当在三石以上。如此强劲的弓威力惊人,明朝边境军队中的骁勇之士也仅仅只能拉开两石的弓。而女真的索伦兵人力强劲,都能拉开三石之弓,在百步开外射中靶心。这般好手不愧是冠绝天下的骑射强兵,其本领无人能及。

金杜发现这些反曲弓跟此前见到的蒙古反曲弓以及其他八旗兵的弓并不一样。

这些弓更大一点,常规的大弓梢反曲弓内为竹制或榆木、桦木制的弓胎,面贴黄牛角或羊角,稍差的配铁铜件,背贴牛筋或鹿筋,再差点的配羊马筋,传闻更有**杀人取人手脚筋来编制,更为骇人,这样的配置是标准的反曲弓,也就是其形状好像弯曲的三角,又被人俗称为“角弓”,所用弦垫有骨制、木制等。而索伦兵,作为金军冲锋陷阵的死士尖刀,从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各部之时就开始为他们打造更强的兵器甲胄,他命人制作大反翘长弓,其弓梢选用坚固的木质,中夹角片,弓弦分为皮弦、丝弦、筋弦和棉弦等,各个都很坚韧,一旦截获有上好的材料都会提前挪用给索伦部配备。

凭借出众的稳定性和超强杀伤力,索伦强弓能射一百五十步之远,百步外能射穿普通明军火器兵的皮甲,五十步能射穿边军棉甲,此等利器比之当时明朝最先进的火绳枪或者是佛朗机威力也不输几分。普通的女真士兵都以能获赏赐一把索伦强弓为荣。

金杜也暗中对这个被女真视为英雄的努尔哈赤多了几分敬意,在白山黑水之间,严寒恶水中生存的女真族,能他一人之力整合,又审时度势地训练出如此强大的一支军队,这样强悍的对手值得自己尊敬。

“女真不善农耕,不通文字,无诗词歌赋之美,无手工技巧之灵,却也能自力更生,锻造出如此神兵利器,真不输我堂堂中华数千年的技艺传承。”金杜心中默念,自己作为大明信王,养尊处优,能接触的兵器甲胄已经是当时的顶尖水平,各地和京师的铸造局如今的水**而不如当年洪武甚至是永乐年间,使得明军应对外地还需要向佛朗机人购买火器,简直贻笑大方。

金杜向两名侍从使了个眼色,二人微微点头,随即小心翼翼地弯腰蹲下,悄无声息地朝着营寨挪去,试图近距离观察一番。他们此次前来,还打算抓一个索伦兵回去审问,毕竟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算完全掌握敌情。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他们朝着营寨靠近之时,一举一动就已暴露无遗。索伦人习惯模仿野兽捕猎,通常会在营寨四周易于隐藏之处布置几个潜伏哨卫。这些哨卫的选址极为考究,是按照大明边军中军夜不收的习惯有针对性地设置的。他们将自己伪装成前来刺探军情的哨兵,潜伏在最利于藏身和观察的位置,站在敌人的角度来思考。

如此一来,金杜等人的位置恰好与索伦潜哨撞上。

若他们三人静止不动倒也无妨,可那两名侍从踱步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还是没能逃过这些目光如鹰的潜哨的耳朵。

巧合的是,这名潜哨并未立即吹响报警的号角,而是悄然拈弓搭箭,取下挂在树梢上的大梢反曲弓,缓缓拉开弓弦。在寂静的夜色中,几乎只能听到他的呼吸声。

慢慢地,他将弓对准下面的两个黑衣人。

这名索伦兵隶属于正黄旗,名叫巴伦勒山,年仅二十五岁,是一位年轻骁勇、身手敏捷的陷阵勇士。他一人斩获了十三颗明军首级,因军功卓著,所在牛录对他多有褒奖,赏赐了十几个从明朝汉人那里掳掠来的包衣奴,有男有女,其中不少妙龄少女已被他纳为妻妾或奴仆。

他原本和父辈一同生活在鄂伦春一带,整个部落不过百余人,也曾被努尔哈赤掳掠而来。但由于同为女真族人,言语相通,他们并未过多反抗。大金为他们提供衣食、放牧的水草地,还有铁器、茶盐等物资。本着“谁给的多给谁卖命,有奶便是娘”的准则,他们一族上下都自愿编入八旗。

从此,刀山火海、冲锋拼杀的队伍中便多了巴伦这一族人。

原本的好日子,今天却要到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